百度 但有时仍会感到,自己的皮肤状态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好,这是为什么呢其实,一天当中最佳的护肤时间是在睡前,不仅要给肌肤做足够的护理,还要养成几个有益身心的好习惯,这样,皮肤自然会越来越好。
近期,多名网络主播因直播内容低俗、擦边等问题被平台封号乃至被警方行政拘留,低俗直播这一顽疾再次引发社会关注。
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,将网络直播带上了历史舞台。当网络直播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时,其与生俱来的三大特性——更易触达、更难监管、更快传播,展现得越来越明显,一些低俗内容也借机开始肆意传播。
更易触达,让低俗内容无孔不入。一部手机、一次点击,网络直播便能穿透时空壁垒直抵亿万用户。零门槛的便利性,造就了直播间门庭若市的热闹,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。但同时,开始从“幕后”走向“台前”的直播间主播群体,素质良莠不齐,水平高低不一,为低俗内容留下了野蛮生长的空间。当技术赋权为低俗内容提供了传播渠道,触手可及的便利性无疑将进一步放大风险。
更难监管,暴露治理体系深层矛盾。网络直播的难管,大多因为直播数据量庞大,人力监管杯水车薪;特殊语境下的谐音词、隐喻动作,令AI审核频频失守;违规主播频换马甲,“猫捉老鼠”游戏层出不穷;“低俗”定义缺乏量化标准,众口难调;低俗内容从出现到下架,存在难以弥合的时间差。当技术发展跟不上网络黑产的迭代速度,监管便陷入被动循环。
更快传播,裂变效应下危害倍增。手机开播即生产,用户点击即入场,技术发展催生的光速传播,重构了内容扩散逻辑,直播间的生产之“快”、入场之“快”,为其带来众多拥趸。社交媒体的互动让用户从旁观者变为生产者,对直播内容的切片传播形成了内容创作的二次裂变,当低俗内容借力技术实现指数级扩散,其危害已难以消弭。
文化事关人心,网络直播对价值观的潜在塑造需要被人们正视,网络直播内容生产的低俗化倾向更需要引起人们的警惕。治理网络直播低俗乱象,不仅势在必行,还应久久为功、持续加码,唯有以强力监管破解技术藩篱,以量化标准厘清治理尺度,以跨平台协作斩断黑产链条,才能清朗网络空间、净化数字生活、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,让网络直播真正成为传递文明的桥梁,而非贩卖低俗的工具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雷雨田)